1. <track id="shzcv"></track>
      <tr id="shzcv"><s id="shzcv"><menu id="shzcv"></menu></s></tr>

        <pre id="shzcv"><label id="shzcv"><menu id="shzcv"></menu></label></pre>

        北京鐵路120年(之二)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1-08-09 【字體:


        上世紀50年代的永定門站。王 嵬 攝


        上世紀90年代建成的北京西站。王 嵬 攝

          首都北京,是中國交通的中心。
          首都是交通中心在古今、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,鐵路是首都交通中心的重要內容。
          從1897年北京第一條鐵路出現到現在,北京鐵路走過120多年的成長歷程。筆者試從3個階段梳理這120多年的歷史:從北京出現第一條鐵路到新中國成立前的50多年、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的50多年、本世紀20多年。
          3個階段鐵道延伸、線路建設因為多種因素有著不同的特點,表現出不同的技術亮點。一條一條鐵路在不同的時代氣質不同地到來,也伴隨著這個城市鐵路沿線地域的發展和普通人生活的改變。
          北京鐵路發展的第二階段即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,以戰后修復開始,以夕發朝至列車帶來的深夜火車記憶為結束,涉及線路有京包鐵路、豐沙鐵路、京承鐵路、京原鐵路、京通鐵路、京秦鐵路、京九鐵路、大秦鐵路。
          4趟國際列車
          鐵路是大運量交通工具,戰爭需要鐵路,也常常在一些時候首先毀掉鐵路。經歷多年戰亂,新中國成立初期,修復和重建是鐵路行業的主題,北京地區的鐵路也是如此。
          平津戰役的一部分主戰線是沿著平綏鐵路進行的,戰爭對平綏鐵路線路破壞嚴重,新中國成立前通車時斷時續。平綏鐵路1949年完成修復,通車后更名為京包鐵路。
          從北京去往沙城、張家口的第二條通道——豐沙鐵路1955年建成,是北京地區20世紀50年代建設的主要鐵路之一。
          貨物運輸特別是煤炭的長距離運輸,在中國從鐵路出現就一直是鐵路的重要職責,復蘇中的國家對煤炭運輸需求更為迫切,豐沙鐵路是晉煤外運北部通道的組成部分。
          1957年,站址仍位于前門的北京站,向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中南、西北開行23對列車,向蘇聯、蒙古國、朝鮮、越南首都開行國際旅客列車。
          故事很多豐臺站
          1959年,新北京站于1月開工建設,同年9月竣工,7個月后迎接了第一批旅客。北京站建成后,京山鐵路的起點站由前門站改在北京站,前門站及東便門站陸續被拆除。
          但是直到現在,一直拍攝鐵路的獨立攝影師王嵬發現,他的圖片中北京站的線路標上,公里數顯示是2,人們依然將京山鐵路起點認定在已經消失的前門站,這是對老京山線長久的致敬。
          鐵路也會“堵車”,車站站臺少,列車排隊等待進站,貨物列車編組慢,貨物運不出去收不進來。1959年,豐臺西編組站運營,加上豐臺站完成擴建,北京鐵路的交通堵塞現象少了。在北京鐵路從1895年開始的建設往事里,豐臺站的不斷建設,都是種特別的需要和重要的存在。
          “隱身鐵路”
          1960年,新建的京承鐵路通車,起點在當年的東便門站,這是對原京古鐵路的重新修建。京承鐵路北接錦承鐵路,沈陽乃至東北進京除了京哈鐵路,有了第二條鐵路干線。
          “隱身鐵路”出現——在北京的西南,京原鐵路從石景山南站出發到北同蒲線原平站。在當時的國家背景下,這條帶著備戰思路到來的線路規劃努力“隱身”, 后來人們總結:京原鐵路是哪不好走走哪。
          1973年,這條長536公里的鐵路在鐵道兵修建了8年后通車,是晉煤外運的中路通道?,F在,在北京坐火車去十渡,火車所走的線路正是京原鐵路,因為“隱身”設計,車窗外風光好。
          京通鐵路,很多北京人習慣理解為是北京到北京通縣的鐵路,其實這是自京包線昌平站出發至通遼站的鐵路,長797公里的鐵路修建了7年多,1年修100多公里,到1980年通車。
          世界煤炭運量最大的重載鐵路
          改革開放后,經濟復蘇的中國,鐵路的建設規模和建設檔次明顯提高。
          北京到秦皇島的京秦鐵路是我國第一條一次建成的雙線電氣化鐵路。這句話的重要意義是:京秦鐵路是中國鐵路實施電氣化建設的重要起點。電氣化建設和改造是上世紀世界鐵路集體性的目標。
          1982年3月,京秦鐵路開工,第二年下半年開通。這條重要的鐵路干線在2006年后和原京哈鐵路哈爾濱至山海關段合并為京哈鐵路新線。
          20世紀后期,中國一直電荒,大秦鐵路1992年運營,將山西煤炭東運到秦皇島港口,裝船海運到東南部沿海,這一電煤東運的運輸線對當時國家經濟的重要性不說自明。
          2007年,在年運量突破3億噸后,大秦鐵路成為世界煤炭運量最大的重載鐵路線。每天長達兩三公里的重載列車從大同出發,趕往世界最大的煤炭外運港秦皇島港,大秦鐵路上每秒鐘的煤炭流量10多噸,全線一天運送的煤炭量超過百萬噸。2010年,大秦鐵路又將運能提高到了4億噸。
          排在長江三峽水電站后面的鐵路
          在北京南邊,一條更為震撼的鐵路——京九鐵路也在建設中。1993年,京九鐵路全線動工建設。
          這條南北走向、起步于北京止步于香港九龍的鐵路,是中國當時僅次于長江三峽水電站的第二大工程,也是當時中國國內投資最多、一次性建成的最長雙線鐵路。
          北京人曾華回憶,1996年京九鐵路全線通車,幫他下了南下的決心,有了這條鐵路,北京到深圳的火車時間就短了許多。那年過了十一,他從北京西站上了105次旅客列車,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到達深圳,然后北京成為故鄉。
          西直門站在1988年更名為北京北站。北京西站1996年建成,是當時亞洲最大車站建筑,“門樓”式造型后來成為那個批次仿古建筑的代表。
          1997年4月1日,中國鐵路實施第一次大面積提速,京廣、京滬、京哈三大干線開行了最高時速達140公里的快速列車、夕發朝至列車。人們在火車上一夜旅行,第二天早晨到目的地。這樣,晚上坐車、白天辦事的差旅過程,留在許多人的記憶里。
         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,在北京鐵路的第二個50多年里,豐沙鐵路、京通鐵路、京承鐵路、京原鐵路、京秦鐵路、京九鐵路、大秦鐵路、北京站、北京西站到來,與原來鐵路形成較為完善的鐵路樞紐。
        附件:
        回到頂部
      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
        1. <track id="shzcv"></track>
          <tr id="shzcv"><s id="shzcv"><menu id="shzcv"></menu></s></tr>

            <pre id="shzcv"><label id="shzcv"><menu id="shzcv"></menu></label></pre>